故事開始以一個年輕人僱用一艄船去北極探險。主角寫到「我暢言自己內新的強烈感情,而且熱切地說出我會欣然捨棄我的財富、生命和一切希望,以促成探險的創舉。」就是對理想和熱情這類激情的歌頌。後來故事描寫出弗蘭肯斯坦對科學的追求還有熱情,並藉由弗蘭肯斯坦和老師的對話,作者提出對科學的看法。
「你在那些書本上所浪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虛擲了。」「你讓自己的記憶庫負荷了已被推翻的假說和無用的名稱。」由「學者的野心似乎自限於消滅那些狂想(神秘主義尋找長生不死和力量),而我對科學的興趣主要建立在那些狂想上。」還有「天才所耗費的精力,無論是多麼的誤導,最後幾乎均對全人類有實質的利益。」指出或暗示後來弗蘭肯斯坦,會一無反顧的從事一個瘋狂的實驗,以結果來說他因為這瘋狂的想法而受盡痛苦。
科學怪人的悲嘆是屬於少年維特式的感嘆,善感和猛烈。高唱無知就是幸福,有點像盧梭在愛彌兒中,沉睡的理性的比喻。
「人類何苦吹噓自己擁有優於野蠻人的感受力。這不過讓自己對殘酷的事情體驗更深而已。假如人類的衝動僅限於饑、渴和慾念,那麼我們大概是近乎自由的。」朗弗蘭肯斯坦的怪物並不像俗語中的那樣,是《不折不扣》的怪物。他最初也是個溫和善良的生靈,渴望著人間的溫柔和愛情;但是,在他打算得到一些人的愛時,因為他的醜陋倒激其那些人的恐懼,逼得他凶暴憤恨起來。這描述一點都不會不真實,科學怪人他一再被拒絕,被排斥。就像伯特博士提到的一個少年犯的,這個七歲男孩把另一個男孩弄到運河裏淹死。這孩子的理由是無論他一家人或他的同年輩的孩子們,對他全不表示愛。
「我無法向你形容這些省思帶給我的痛苦,我試著屏除這些想法,但是傷感卻與知識俱增。但願我一直留在我原居住的樹林中,除了飢渴和冷熱以外一無所知,一無所覺。」
若他們跟我在彼此的善意中共同生活,那麼我非但不會傷害他們,反而會對他們的接納報以感激的淚水,給予他們一切的助益。後來那怪物激起弗蘭肯斯坦復仇的心情,科學怪人達到他的目的,一方面延長弗蘭肯斯坦的痛苦,並使他墮落(復仇心)。
上帝慈悲地將人照祂自己的形象製造得美麗迷人,可是我的外型卻是你的醜陋版,其相似處卻更可怕。撒旦也有他的夥伴,魔鬼朋友們欽佩他、鼓勵他,可是我卻孤獨和可憎。
你可以摧毀我的其他感情,但復仇之心永存—從今之後復仇將比光、熱或食物更可貴。科學怪人最後的告白,帶有半諷刺性的自嘲意味,散發出浪漫主義的風格,善感性,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咆嘯,不問後果的熾情。一下的描述讓我激起同情心來。
他在創作完成後的所受的痛苦,不及我在行惡期間所承受之苦楚的百分之一。你以為克利佛的呻吟在我耳中有若仙樂?我的心對愛和憐憫是易感的,而當不幸的遭遇使它扭曲成邪惡和仇恨時,他在經歷這項暴力的轉變時期所承受的折磨不是你能想像的。
我曾孕育過榮耀和奉獻這類高遠的理想。但如今,罪行將我貶為最卑劣的動物。沒有一種罪行、仇恨、殘酷和悲慘,可以與我的相比。當我回顧自己可怕的罪惡事蹟時,我無法相信自己是原先那個曾經對善良之美和偉大充滿了崇高又超凡的憧憬之人。墮落天使變成了惡魔,然而,就算這個上帝與人類的敵人,在它寂寞淒涼的處境中,仍然有朋友和友誼;而我卻是孤獨的。
我將消失,而我將不再感受到此刻我所趕覺得一切。這一切灼烈的悲苦即將化為烏有。我將以勝利之姿登上我的火葬台,在火焰熾燒的煎熬中狂歡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