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讓我有點失望,WiKi上說這部是薩德侯爵最有名氣的作品之一。書評用「讀薩德的書,是要冒險的!」,還有波特萊爾(Baudelaire)說:「欲對邪惡有所瞭解,必得重訪薩德。」我期待的薩德侯爵帶領我探究人性的黑暗深處,結果卻是失望。薩德這本書的罪惡在我眼中都太刻意和平板,劇中的女性角色和大部分的配角只不過是個罪惡的容器,只是為了作者將罪惡放入其中。在這些角色我不覺得有太多真實的人性,只是為了作惡而作惡。
薩德爵士生長經歷了啟蒙主義到浪漫主義,目睹了法國大革命和法國共和的時代,在經歷了宗教、禮俗和道德的長久壓迫後,像一些人如霍布士一樣,對某件事物(宗教和禮俗)太過於恐懼,結果極端的反對那個事物。他為了反對而反對,但薩德爵士在反對之餘,也以理性找到反對的原因。他表現出一些浪漫主義的風格(審美的標准代替功利的標准)。比如說鼓吹大自然的好和美,似乎並以快樂為善發展出一套哲學。其狂妄大膽的作法與論述,十足是個驚世駭俗的判逆表現。薩德論述哲學給我的感覺是因為恐懼才詆毀各種美德,稱讚惡德。但他論述時亂舉例子,有只有單方面角度,遇到一些質疑,又直接說對方基於虛榮的道德感,並沒有作論述。薩德提到有些快感基於虛榮心,到後來似乎只准自己可以藉由虛榮心獲得快樂,別人的虛榮卻是罪惡的。即使如此他的有些論述還算是可與之討論。
薩德以自然為出發點,指出一些變態是大自然的錯誤,大自然讓他們生來有這性向。薩德說:「難道人類能夠支配自己的性向嗎?一個人必須為那些有奇異嗜好的人感到難過,但卻永遠不能侮辱他們。他們的錯誤也是大自然的錯誤。」這論點還蠻正確的,同性戀是大腦受到一些賀爾蒙影響所造成,在懷胎期間另一個性的賀爾蒙吸收過量造成的,算是一種生理或神經疾病。
以理性來說,「當一個男人表示有欲望享受你的時,他是對你表示恭維。」本身是沒錯的,但以人性來說,演化應該會趨向於在性方面喜歡同性和厭惡異性的趨勢。法國當時對基督教反對,有點太過頭了。他說道:「上帝」這種可鄙的幻影是源於一部分人的恐懼以及另一部份人的脆弱。在本質上是沒錯的,人本性中有屈服於一個強大力量的趨勢,還有渴望有一個強大的力量,可以在他遇到險阻和困難時幫助他。
他又提到「基督教的上帝,是一個矛盾和野蠻的神,今天祂創造出一個毀滅的世界,明天又後悔。一個脆弱的神,無法使得人類跟隨祂和屈服於祂。如果人類被塑造出來時是完全善良的,他們就永遠不會做壞事。可是這個上帝是個可怕的上帝,一個怪物!祂不滿足將一件事做的如此完美,祂溺死人類、燒死人類和詛咒人類,使人類信仰祂。」
他反對仁慈的原因是因為虛榮,他提到「如果一個人施捨出去的東西不會被盡可能多的人知道,他就會非常憤怒。」我想一定不是所有的人都這麼想,另一方面虛榮不見得事件壞事。
支持肛交還有謀殺是以大自然被人類不斷地傷害,因為謀殺和肛交可以減少人類的數目,對大自然是好的。另一方面這兩行為可以調節人口,防止人口太多,導致某些社會因為地面的生命力被耗盡,邁向滅亡。
又因為性慾帶來快樂,快樂為善,符合大自然的準則,故為好的事物。另一方面反對一些社會規範和法律。他認為大自然使得人們生而為孤立的人,全都不依靠人。社會團體是因為需求才產生的。
他又提到,所謂的裝飾性又無用的美德,我是指慷慨、人情、慈善,而這些美德都出現在一些愚蠢宗教的荒謬法規中,這些宗教教條是由騙子或窮人所宣揚,被虛構出來的。
在偷竊上,有偷竊案件時要處罰被偷的人,因為他們沒法管好他們的東西,卻稱讚小偷,因為小偷培養武勇精神。
在屠殺上,提到例子為,中國的皇帝與官員時常採取措施,在人民中引起反叛行為,這是為了藉此把他們轉變成可怕的屠殺者。這例子完全是薩德將一件事,不管前因後果,斷章取義,並完全用對他論述有利的方向去詮釋,我還真不知道中國皇帝跟官員有這樣特殊的興趣,還是如此的「好人」。
其中武士反駁多爾斯曼時,說明美德的好處時,提到「做了一件好事後,你的心智的一切邪惡都會獲得原諒,你的錯誤行為所導致的自責就會獲得舒慰。」如果以快樂是善的角度來看,這是對的,多爾斯曼馬上證明惡德的快樂更大更多。且另一方面證明這是有目的行為,將美德世俗化粗俗化了。
薩德處處表現了強者的道德跟正義,像是偷竊跟謀殺,還有社會規範。薩德他本身是個貴族,吃得飽、穿得好和有地方住。他動用到社會法律的機會比較少,不如說他那個階級的一直受到法律的保護。沒有這些社會規範前提,他根本無法享受他的「惡德」。且他的「快樂」幾乎都是以施與方來看,卻不去考慮另一方面的感受。如果假設快樂為善,且快樂的反面為惡,又以大自然整體為基準。那些傷害他人行為對你產生的善,最多也只等於對他人產生的惡。如果以人性趨向避免損失的角度來看,這件事產生的痛苦大於快樂,對大自然整體來說非善。薩德提到一些惡名和褻瀆的快樂來自虛榮,卻以虛榮來攻擊一些道德跟宗教,就算那些真的是虛榮產生的,也因為那虛榮而快樂,也稱不上什麼「惡」事。當然現在的演化學很輕易的就可以對抗一些論述,比如說父母愛子女絕不只是薩德口中的那樣為了年老的照顧,只想到自己的快樂。一個沒法延續後代的生物,一定很快就滅亡。延續後代在演化上才是最大的趨力,結果是生物傾向對延續後代有利的方向,繁殖才是最符合大自然的。以此來看,性的快樂,只是為了增加繁殖的一個手段,同樣的父母愛子女也是個天性,薩德沒理由稱讚性鄙視親情。繁衍絕不是大自然的容忍,它是大部分生物的最大目標,在人類上面凌駕在性之上。薩德的很多論述在現代的一些新發現前不堪一擊,他做論述時不夠真誠,他沒有保有前後一貫的哲學觀,他有時會為了反對或讚揚某件事,改變到對自己有利的立場,他的論述無法讓我感到一些哲學家的心胸開闊和對真理或事物的追求,他的反抗像是因恐懼跟憎恨的反抗。這本書以小說來看,人物實在太平板了,無法表現出人性個真實,並產生令人心服口服,震撼人心的黑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