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6日 星期日

帕特里克 哈吉爾 - 漢尼拔~進攻羅馬城

這故事從漢米卡之死開始,在漢米卡死後,議會中主和派為了讓巴卡家族遠離迦太基,接受了哈斯德魯巴的提議,將漢尼拔接到伊比利去了。接下來漢尼拔的姻親哈斯德魯巴征服了附近的部落,在過程中漢尼拔認識了伊蜜雪,後來酋長將女兒伊蜜雪嫁給了漢尼拔,但另一個競爭者,因心懷不滿被發現,部落為了取得信任,處死了他。那個競爭者的友人將這怪罪到哈斯德魯巴的征服上,為了報復而暗殺了哈斯德魯巴。

哈斯德魯巴死後,漢尼拔繼承為統帥。之後漢尼拔為了傭兵的僱用金的問題,在加上評估羅馬因附近高盧等地的局勢不安,不會想跟迦太基開戰,要攻佔沙拱多城,羅馬以之前跟哈斯德魯巴的口頭約定:『以埃布羅河(Ebro)為雙方界線,迦太基不將其勢力擴展至該河之北。』向漢尼拔抗議,漢尼拔不理會。在經過數個月的圍攻後攻陷了城池。這時羅馬出乎意料之外的向迦太基宣戰。

故事中羅馬使臣來向迦太基宣戰時,迦太基議員說出:『你們國家的母親、妻子的淚水,將不夠用來悼念她們死亡的親人及對你們的控訴。』預言了羅馬的重大損失。漢尼拔從以前就有進攻羅馬的計劃了,他一方面想辦法跟高盧同盟共同對抗羅馬,並在眾多考量下決定越過阿爾卑斯山進攻義大利半島,在越過之前遇到了西比奧兄弟,西比奧當機立斷經海路趕回羅馬通知。漢尼拔在越過阿爾卑斯後,軍隊受超過二分之一的損失,他知道一方面要爭取到同盟,另一方面為了士氣、糧食和休息,必須打一場勝戰。漢尼拔逼西比奧在另一個執政到來前就跟他交戰,在波河打敗了羅馬軍隊,穩固了義大利的局勢。接下來在漢尼拔讓迦太基軍有保暖和飽足下,讓羅馬沒時間吃早餐,並趁渡過冰冷的河水後攻擊,打敗了朗吉爾。

羅馬派出軍團駐守東西兩條通往羅馬城的道路。能通往義大利中部的路徑,只剩下位於亞諾(Arno)河口的一片沼澤區。漢尼拔十分清楚穿越這片沼澤的困難,但是要想進入義大利中部,此時這條路無疑是最近與最可行的選擇。 漢尼拔的軍隊在備受疲勞與睡眠不足的情況下,穿過了沼澤,並在不受阻礙的情況下渡過亞諾河。在此過程中漢尼拔右眼失明和喪失了剩下的大象。

接下來漢尼拔在尼特西美湖埋伏,又重創了羅馬一次。這時法比烏斯 費邊,守住加加拉山谷不讓漢尼拔過去,漢尼拔用黑夜先趕牲畜過去,法比烏斯中計去追擊時,漢尼拔就安全渡過了那個隘口。法比烏斯在對付漢尼拔時用消耗戰術,避開和漢尼拔正面會戰,在一旁緊跟著監視迦太基軍,並只做小規模的干擾,漢尼拔為了讓羅馬對這位執政不信任,在破壞各地時,故意留下法比烏斯的產業。羅馬因加加拉山谷和懷疑法比烏斯跟漢尼拔勾結,不聽法比烏斯的忠告,用四個軍團要跟漢尼拔會戰,在坎尼會戰中,漢尼拔巧妙的鉗形戰術幾乎讓羅馬全軍覆沒。

在坎尼後,有人建議直取羅馬,但漢尼拔沒這麼做,小說將這錯誤暗示為沉溺女色的後果,歷史上對這決定的看法不一,我想漢尼拔是基於要瓦解羅馬同盟和另一方面避開攻城戰,他認為攻下羅馬無法使羅馬屈服。漢尼拔最靠近羅馬城的那次也只到羅馬城下後就退兵了。退兵的原因,小說只說他看到羅馬城牆的穩固,認為攻不下。我的看法跟吉朋比較近,一方面漢尼拔不喜歡攻城戰,似乎也不太擅長,另外羅馬擺出三個軍團,漢尼拔發現要覆滅最後一支部隊,才能全身而退,因此漢尼拔稱讚說:『羅馬人的英勇氣概太下無雙。』在這時有一個小插曲就是羅馬元老買下漢尼拔駐紮的那塊土地,做士氣操作,因那時戰勝者有權力買下他佔領的土地。

回歸正題小說寫到這之後我覺得就爛了,小說中有點刻意為漢尼拔的錯誤找開脫,像是沉溺在女色上,且對其他羅馬的人有點描述少了點,我覺得除了大西比奧以外都不太公正,法比烏斯、馬爾克斯還有西比奧兄弟都算是有能力的將領,小說只描寫了失敗的一面,不然就是匆匆帶過。

故事之後輕描淡寫了弟弟哈斯德魯巴越過阿爾卑斯山要來援助漢尼拔,因信使被攔截在會合前就在河邊被打敗死亡。倒是大西比奧有比較詳盡的描述,像是大西比奧的崛起,運用情報和偽神跡的手法,獲得努米底亞馬西尼沙的信任等,故事在札馬後我就覺得無趣了,不外乎迦太基議會的愚蠢和羅馬的恐懼,漢尼拔的客居也不太有趣。

漢尼拔跟西比奧豪情壯志的談話,在小說裡氣勢弱的多了,且對象也不是漢尼拔和西比奧。當然考慮到為了最後的信件收尾,的確要做這更動,不然信的內容說漢尼拔一直都不認為被他打敗的說服力就沒了。

Scipio asked Hannibal whom he considered the greatest general, to which the latter replied, "Alexander of Macedonia."
Then he asked Hannibal whom he placed next, and he replied "Pyrrhus of Epirus."
He asked Hannibal to whom he would give the third place, and Hannibal replied "To myself."
"Where would you place yourself, Hannibal, if you had not been defeated by me?" Hannibal replied "In that case I should have put myself before Alexander."

帕特里克 哈吉爾 - 漢米卡~沙漠之獅

這是迦太基三部曲的帝一部,故事一開始以漢米卡跟加太龍的對話開始,漢米卡回憶起自己的過去,從一開始想從軍被父親反對,被派去農莊管理工作中,學得了農業和後勤的概念,也結識了他後來的後勤官(西米克),後來因為羅馬的蠢蠢欲動,漢米卡開始他的軍旅生活。

後來迦太基跟羅馬起了紛爭,羅馬不顧和平條約,在海岸集結軍隊,在迦太基方面,阿多尼巴德以:『戰爭不是偶發事件,可不能因個人喜怒任意行事,他是雙方長期處於敵對狀態下,評估對手實力的結果。』和評估迦太基穀倉西西里島的重要性,向漢米卡說明戰爭是不可避免了,並希望漢米卡學習軍事,並以傳令官的身份派去前線。這時迦太基進攻邁錫尼一帶,在漢米卡跟哈農見面後被派去見羅馬統帥時,因馬梅丹人的叛變,哈農懦弱的放棄守城抵抗逃了回來,迦太基對打敗仗的將軍非常殘報冷酷,即使哈農真正過失只有平庸,但還是被判了死刑。

接下來議會任命漢尼拔攻擊羅馬的軍隊,在途中取得西西里的敘拉古合作,一開始很順利的圍攻了對方的城堡,但在迦太基留下一小部份軍隊,去攻擊附近隸屬羅馬的城市時,敘拉古被打敗後,然後敘拉古又倒向羅馬,成為羅馬的盟友。情勢反而演變成漢尼拔被圍,但他趁羅馬慶祝時帶領軍隊逃了出來,取得了小勝利,讓議會沒法判他刑。迦太基這時徹軍,想在海上打敗羅馬,這時的羅馬事實上並不擅長航海,且迦太基當時是海權強國,但羅馬巧妙的使用船首像勾子的工具,讓海戰成為陸戰,在海上重創了迦太基的軍隊。

迦太基中有些議員,是主張與羅馬和談的死硬派,對了他們的利益,甚至有損迦太基利益也在所不惜。他們希望打敗仗,如此全國商販擔心財產受損,會委託他們去談和,並增加他的權勢名聲。但因為羅馬開出放棄西西里島和薩丁尼亞等島的條件,對迦太基來說這些是他的主要穀倉,迦太基因條件太嚴苛而拒絕接受。迦太基跟羅馬再度開始交戰,所幸這時從希臘的傭兵到來,並有位有能的領導者贊提伯斯,因此成功的在非洲大敗了羅馬的馬可斯。

但接下來的海戰卻被羅馬給打敗了,諷刺的是比較不擅長陸戰的迦太基打贏了陸戰,卻打輸了他們擅長的海戰。所幸這時因為羅馬缺乏航海技術跟對大海的恐懼,在冒險航行下受到風暴損失慘重。

戰敗後,漢米卡遇見了一支猶太的部族。在之中有個叫亞伯拉罕的猶太人認為羅馬人不懂生活的樂趣,對自己太嚴格,想做超越命運的事,不聽上帝的安排。如果從這段話和舊約聖經可以看出
相對起來猶太人的奴性和服從,羅馬當時是富有自由精神跟進取心的民族,或使這就是造成羅馬帝國建立的其中一個要素。

後來國庫空虛,迦太基商人又不肯拿自己的錢出來幫助國家渡過難關(羅馬元老主動出錢),傭兵的薪水問題造成國家的動亂,在漢米卡利用地形困死傭兵,並在談判下以扣留一百人的條件,欺騙傭兵的使節(使節只有一百人且漢米卡就剛好扣留那一百人,造成傭兵們認為談判失敗),屠殺了那些傭兵後平定了叛亂。但這時羅馬趁機要求更多的利益,迦太基失去他所有的海島,像是西西里島跟薩丁尼亞。因此必須尋找新的資源,所以決定殖民伊比利地區。

馬工從加太龍那得知之前漢米卡用馬工的兒子代替他的漢尼拔獻神做犧牲,認為漢米卡就是為了這才收他的兒子為養子,心中燃起了熊熊的復仇之心,在進攻艾利克城的時候,和加太龍合作害死了漢米卡,哈斯德魯巴,攻陷了城後,屠殺了全城的男女老少,只留領事一人。他問為何漢米卡的屍首保持完整,而馬工卻受到無情的侮辱。領事死前看著他說:『那樣的死法,是你們迦太基人自己要負的責任。』我的看法是這是否說明了活人犧牲的粗魯愚蠢,和漢米卡用別人兒子犧牲的代價。

總體來看,我覺得這部普普通通,故事對當時制度面跟政治面的描述,幾乎是輕描淡寫,且這些和戰爭勝負之間的關係也是蜻蜓點水的提一下。故事描有寫了迦太基議會的短視近利;在制度上迦太基商人議會跟僱用傭兵,羅馬是農業為主跟公民組成的軍隊;在處理敗將上迦太基是幾乎冷酷無情的處以重刑,但羅馬卻是會審查是否將軍犯了重大的過錯才判刑,但這些都沒有深入的描寫,角色上也無法讓我感覺到角色的思考、內心掙扎和偉大的人格。我實在不覺有值得我大力稱讚的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