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瑪麗.雪萊 - 科學怪人

這故事有濃濃的浪漫主義風格,其中描述的感情觸發表現出以下特質,直接發自內心且直截和激烈,而且完全沒有思想的開導。描寫上風格偏向壯闊的風景,難以接近的世外風光。如洶湧的激流、可怕的懸崖、無路的森林、大雷雨、海上風暴和一般來講無益的、破壞性的、凶猛暴烈的東西。故事稱讚強烈的熾情,不管是哪一類的,也不問它的社會後果如何。

故事開始以一個年輕人僱用一艄船去北極探險。主角寫到「我暢言自己內新的強烈感情,而且熱切地說出我會欣然捨棄我的財富、生命和一切希望,以促成探險的創舉。」就是對理想和熱情這類激情的歌頌。後來故事描寫出弗蘭肯斯坦對科學的追求還有熱情,並藉由弗蘭肯斯坦和老師的對話,作者提出對科學的看法。
「你在那些書本上所浪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虛擲了。」「你讓自己的記憶庫負荷了已被推翻的假說和無用的名稱。」
由「學者的野心似乎自限於消滅那些狂想(神秘主義尋找長生不死和力量),而我對科學的興趣主要建立在那些狂想上。」還有「天才所耗費的精力,無論是多麼的誤導,最後幾乎均對全人類有實質的利益。」指出或暗示後來弗蘭肯斯坦,會一無反顧的從事一個瘋狂的實驗,以結果來說他因為這瘋狂的想法而受盡痛苦。

科學怪人的悲嘆是屬於少年維特式的感嘆,善感和猛烈。高唱無知就是幸福,有點像盧梭在愛彌兒中,沉睡的理性的比喻。
「人類何苦吹噓自己擁有優於野蠻人的感受力。這不過讓自己對殘酷的事情體驗更深而已。假如人類的衝動僅限於饑、渴和慾念,那麼我們大概是近乎自由的。」
「我無法向你形容這些省思帶給我的痛苦,我試著屏除這些想法,但是傷感卻與知識俱增。但願我一直留在我原居住的樹林中,除了飢渴和冷熱以外一無所知,一無所覺。」
朗弗蘭肯斯坦的怪物並不像俗語中的那樣,是《不折不扣》的怪物。他最初也是個溫和善良的生靈,渴望著人間的溫柔和愛情;但是,在他打算得到一些人的愛時,因為他的醜陋倒激其那些人的恐懼,逼得他凶暴憤恨起來。這描述一點都不會不真實,科學怪人他一再被拒絕,被排斥。就像伯特博士提到的一個少年犯的,這個七歲男孩把另一個男孩弄到運河裏淹死。這孩子的理由是無論他一家人或他的同年輩的孩子們,對他全不表示愛。
若他們跟我在彼此的善意中共同生活,那麼我非但不會傷害他們,反而會對他們的接納報以感激的淚水,給予他們一切的助益。
上帝慈悲地將人照祂自己的形象製造得美麗迷人,可是我的外型卻是你的醜陋版,其相似處卻更可怕。撒旦也有他的夥伴,魔鬼朋友們欽佩他、鼓勵他,可是我卻孤獨和可憎。
後來那怪物激起弗蘭肯斯坦復仇的心情,科學怪人達到他的目的,一方面延長弗蘭肯斯坦的痛苦,並使他墮落(復仇心)。
你可以摧毀我的其他感情,但復仇之心永存—從今之後復仇將比光、熱或食物更可貴。
科學怪人最後的告白,帶有半諷刺性的自嘲意味,散發出浪漫主義的風格,善感性,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咆嘯,不問後果的熾情。一下的描述讓我激起同情心來。
他在創作完成後的所受的痛苦,不及我在行惡期間所承受之苦楚的百分之一。你以為克利佛的呻吟在我耳中有若仙樂?我的心對愛和憐憫是易感的,而當不幸的遭遇使它扭曲成邪惡和仇恨時,他在經歷這項暴力的轉變時期所承受的折磨不是你能想像的。
我曾孕育過榮耀和奉獻這類高遠的理想。但如今,罪行將我貶為最卑劣的動物。沒有一種罪行、仇恨、殘酷和悲慘,可以與我的相比。當我回顧自己可怕的罪惡事蹟時,我無法相信自己是原先那個曾經對善良之美和偉大充滿了崇高又超凡的憧憬之人。墮落天使變成了惡魔,然而,就算這個上帝與人類的敵人,在它寂寞淒涼的處境中,仍然有朋友和友誼;而我卻是孤獨的。
我將消失,而我將不再感受到此刻我所趕覺得一切。這一切灼烈的悲苦即將化為烏有。我將以勝利之姿登上我的火葬台,在火焰熾燒的煎熬中狂歡大喜。

2009年10月17日 星期六

喬斯坦.賈德 - 紙牌的秘密

這本書如果以給青少年看得勵志和成長書的角度來說,我覺得寫得不錯。但如果以一本哲學書來看,我就很有意見了。這本書在哲學討論上非常武斷,這陳述哲學觀的時候,一副發現真正的「真理」的樣子,且這條才是正確的口氣。就有如伯蘭特.羅素對蘇格拉底的評論一樣:「蘇格拉底是在運用理智來證明他所喜歡的那些結論,而不是把理智運用於對於知識的無私追求。」

故事中雙線故事的方式進行,以小圓麵包書和主角漢斯的旅程,相輔相成的敘述,並製造出書本的預言和漢斯的遭遇的吻合性,故事巧妙的帶出作者要得哲學論述,有很多麵包書和現實的對照。帶出究竟人一生是否有注定的命運,還是只是一些的巧合。又以佛洛德的紙牌遊戲,暗示現實的人生。在紙牌中,小丑不屬於排組,被屏棄在外,但卻能看清事實。不知是因為被屏棄在外所以看清事實,還是看清事實所以覺得孤立。另一方面可看成諷刺看清事實的是丑角,沉溺在其中的為其他人。父親為一個小丑,常常能看清這個世界,並發表一些深刻的哲學言談,並用彩虹汽水跟酒精的聯想,還有小丑戒除彩虹汽水(酒精),才能看清事實。另一方面,以撲克牌人,暗示一般人就像喝太多彩虹汽水,對萬事萬物過度接觸後麻痺。故事在聯想、暗喻、隱喻的方面都做的不錯,漂亮的將書本的故事和現實融合,並毫無痕跡的加上哲學的部份。故事另一方面一直強調和暗示相信就有力量,如佛洛德創造出紙牌,這也出現在「小飛俠彼得潘」的故事,還有「說不完的故事」中。藉由想像中的小丑的永恆對照到夢幻島,只要想像力和相信存在,這些樂園可以達到永恆。

以下是我對故事哲學問題的回應和看法,
「如果真有上帝,而這個上帝創造了我們,那麼她一定會把我們看成虛假的東西。因為我們不去問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問題——萬物從何而來。」
這根本就是以人的觀點來看事物,第一:我大可認為,如果有一個上帝存在,並有智慧造出人類這種複雜的生物的話,牠一定會體諒這生物大腦大部分只會想到生存,而非「萬物從何而來」。第二:大部分的動植物都不會去思考生命的意義,還有「萬物從何而來」,所以動植物都被上帝看成虛假的。第三:我們對亞當和夏娃的故事做一些延伸的詮釋的話,他們被趕出伊甸園不是因為違抗神而是得到了智慧,人類是唯一必須承受心靈放逐之苦的!
「一般人對火星人和飛碟深感興趣,但對時時刻刻在我們眼前展現的人世奧秘,卻視若無睹。」「我覺得不可思議,人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天汲汲營營,卻從不問一問:我們到底是誰?我們究竟來自何方?地球上的生命,你怎能視若無睹或視為理所當然?」
這問題的答案我認為是,大腦是求生存的工具,不是用來理解這個世界的。人類以好奇心探索這個世界的目的,在於了解如何在這世界中生存,不是去了解它。用訊息理論的觀點來看,一成不變和大量出現的東西含得訊息量是少的,有很多不同的訊息量才多。
「宇宙間事事物物都有個目的。你會發現,在所有星星和宇宙背後,都存在著某種意圖和目的。」
這明顯的是目的論的結果,但對存在主義來說,『存在先於本質』: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沒有天經地義的道德或體外的靈魂。對目的論的哲學家來說,星星宇宙背後,存在著一種正義、動機或是意志,所以他們運行固定的軌道,遵循特定的物理法則。但如果以達爾文天擇延伸來解釋的話,我們之所以看到天體尋固定的軌道和特定的規律,並不是天體本身想要這樣,而是因為只有這樣的才能生存,並構成規律的結果。以一個行星的衛星來說,如果不以那速度,不是不是墜落到行星上,就是脫離了行星,你看到的規律是篩選後的結果。
「如果我們的頭腦非常簡單,簡單到我們可以理解它,那麼,我們就會變得非常愚笨,愚笨到我們無法理解我們的大腦。」
但我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我們大腦主要目的不是理解自己,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形,如果大腦天生就為了這兒製造,那就像一個專門分析程式碼的程式,是可以分析自己的程式碼的。
「我們人類真是奇怪的東西,在很多方面非常聰明——連太空和原子都探究了——對自己卻瞭解不深。」
這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在生物、人文和社會學前面,物理學算是個簡單的學科。有位諾貝爾物理學家說過,所幸每個原子都是一樣的。只是「瞭解自己」只是看起來簡單,且是共同的經驗,科學是特殊的經驗。大眾人文學通常都不是對的,還未發現的真理通常不是直覺性的(牛頓力學)。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艾琳.凱恩 - 動物之神

這本前面真的蠻無聊的,故事因為姊姊諾娜結婚後,離開家裡,女主角艾莉絲因而孤獨,並要幫助父親喬農場的事情,故事一開始幾乎都算是鋪成,故事前面三分之一不算太有趣,算是帶出角色跟情境,像是熙拉來馬場學馬,佩蒂.茱將馬寄養在馬場, 將在馬場上的人際關係和性格帶出來。

故事中後段在艾莉絲騎著寶貝奪得冠軍後,故事開始有趣起來,先是姊姊諾娜回來,到佩蒂撞傷臉,戴瑪老師走了,後來艾莉絲自暴自棄,在馬廄的爭執,到父親打馬,馬跌斷腿,然後傑瑞安樂死那匹馬的橋段式我最喜歡的。之後傑瑞就離開諾娜,只後的故事算是交代一些個人的出路來

故事中所有人都有她們的悲傷和痛苦,熙拉看似要什麼有什麼,但是她在學校被人排擠,且她父母的關係並不如她所想像的,奧斯曼先生其實有外遇,且家中的錢大部分來自奧斯曼太太的娘家。父親喬要經營馬場,諾娜的離開後,面臨困境,後來負債,必須要開校車來補貼家用。諾娜回來後,變得懶洋洋的,且回來後她心愛的馬帽帽已經賣給別人了。傑瑞為諾娜放棄牛仔競技,最後還是離開了諾娜。諾娜因為死了一個夥伴後,恐懼失去傑瑞,要他放棄他心愛的牛仔生活,也曾說過沒有他她會死。在傑瑞殺死小馬後,厭惡到無法在一起,最後分手。母親瑪莉安因為無法忍受馬場的生活跟喬殺死她的貓,得到憂鬱症一直在樓上的房間無法下樓。戴瑪老師看似理智、聰明,但他為某事情而酗酒。故事中的人似乎都有他們的苦難和痛苦,在裡面艾莉絲因為覺得沒有人愛,所以千方百計的想得到別人的愛,母親因為憂鬱症沒有愛她,父親似乎只關心馬場的事,姊姊走了,在學校又沒有特別的朋友。她編織謊言欺騙戴瑪老師騙取他的愛,就有如艾莉絲的感想:「我任由自己岔入應屬於她的道路,藉由謊言步入她的記憶,竊取她沒有擁有過的人生。我進入根本不是為我準備的世界,如今這個世界毀了。」最後一切得到的後來又歸於無。故事對每個人的苦難有一些描寫,也描寫出貧窮和牧場工作的辛苦,生計壓在身上的痛苦,還有其中的辛酸。就像盧梭說得:「窮人的痛苦常常是他們自以沒有選擇權,但富人的卻不是。」

艾莉絲跟諾娜的爭吵,艾莉絲認為:「爹地對妳好好,好像妳擁有太陽,你一輩子想要的都得到了。」艾莉絲卻不知道父親存錢想要讓她上大學。有些家庭會出現這情形,有能力的得到較少的關愛,因為父母認為沒能力的那個需要較多的幫忙。有能力的那個嫉妒父母都愛沒能力的那個,沒能力的那個又認為父母愛得是有能力的那個(因為稱讚和誇耀)。

諾娜跟傑瑞之間的互動也算有趣,她們白天不斷吵架,但是晚上又感情很好。他們彼此之間相愛,卻又不說出口,反而耍脾氣傷害對方。有點像咆嘯山莊的希茲克利夫和凱薩琳的感覺,相愛的人卻無法善待對方,反而互相傷害。希茲克利夫和傑瑞都是沉默和專情的人,凱薩琳跟諾娜都算是美麗的女孩,也都有驕縱和易怒的特質。諾娜時常任性並要傑瑞認同,但是傑瑞沉默和理性的部份常否決她,當然從故事來看,真正的原因是諾娜(瑪莉安也一樣)無法過牧場的生活,她或許是個牧場的明星,卻因為對動物的愛而無法經營下去,傑瑞做了個不算錯的決定(殺死小馬),卻造成無法癒合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