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2日 星期六

狄更斯 - 雙城記

故事分成三個部份:第一個部份主軸為說明一個老人被從墓地裡『復活』起來,重新得到生活。開頭的「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是很有力的開場,用很多相對的詞來象徵那個時代。第一部的另一方面也是法國大革命前奏的描述,以樹木被『命運』的伐木人,製作成歷史上可怕的高臺;簡陋的貨車被那名叫『死亡』的農夫指定為囚車。他們毫無聲息,悄悄的走來時,沒有一個人聽到他們的腳步,種種來暗示法國大革命的潮流。聖安東尼街上的種種,以一大桶酒跌破後附近人的舉止,來按指大革命後嗜血的景象,葡萄酒染紅了那塊地方,他又染紅了許多的手,暗示了大革命造成流血事件。

第二部:以曼奈德一家的角度來看是團圓後的生活,露西的結婚,到查爾斯被大革命的洪流吞沒。相對於法國,當時英國是保守的,「其子弟們常因建議改進那些久已極可非議,但卻反而受人尊敬的法律和風俗時,被剝奪他們應享有的權力。」重要角色卡爾登這時也登場了,個性描寫在故事後段發揮了他很大的功用:富有良好的才能和良好的情感,卻不能自主地加以運用,不能利用它們來為自己謀幸福,且自知這個痼疾,聽天由命地讓它逐漸把他吃光。但標題黃金的線索,應該是指大革命的線索和蘊釀。法國大革命的線索由露西的預感:街腳上反覆不已迴盪著人們的腳步聲,也許有一天會看到大群的人聲勢洶洶地向她奔過來—闖進她的生活中。貴族老爺們的奢華的生活描寫跟諷刺:「可以安慰的是老爺府邸裡的全體賓客都穿的盡善盡美,假如末日審判的時候舉行一場時裝大會,這裡的人永遠不會受到非議。」貴族對普通勞動者的殘酷行徑和宣告民眾的忍耐到了極限,叔父埃佛雷蒙特侯爵最後因為驅車壓死個小孩,被孩子的父親一刀殺死。
查爾斯:『無論過去和現在我們都竭力伸張我們的地位,以致我相信我們的姓氏已成了法國最被痛恨的一個姓。』
叔父:『痛恨在上位者乃下位者不由自主的敬禮。』
查爾斯:『在我們周圍這一帶地方,我所看到的帶著順從表情望著我的臉孔,沒有一張不含著陰沉的害怕和奴隸之情。』
叔父:『這是對我家莊嚴的一種恭維呢,是我家竭力維持其莊嚴的結果。』
到發生後的比喻,老爺們的惡行養育出法國大革命這個孩子:寓言中有一個鄉下人,費盡千辛萬苦把《惡魔》扶養長大,等到看到這惡魔的真面目卻嚇得一句話都不敢問他,連忙逃走了。作者用大量的比喻來描寫這個歷史的洪流。

第三部:暴風雨,描寫大革命中民眾的瘋狂,嗜血還有貪婪。這些中下層階級的人,濫用了他們的權力發洩在對貴族方面的憎恨上,法庭每天審判和殺死無數的人,其中有很多都是無辜的良善之士。盧梭民約論中集體意志的概念,過度延伸造成的專制政體,也表漏無疑。在法庭上法官們要求曼奈德醫生:「假如共和國要你犧牲你的女兒本人,你也非犧牲她不可。」故事中雖在第一次成功的打贏了第一次的官司,但隨即查爾斯又再次被捕,告發的是德法奇夫婦跟亞歷山大‧曼奈德醫生,醫生在獄中留下入獄經過的血書,揭露了他的過去,信的末端,「我這個不勝悲痛的不幸囚人亞歷山大‧曼奈德,控訴他們的後裔,直到這一族的最後一人。我向上天和下地告發他們。」告發兼宣判了查爾斯的死刑。這時卡爾頓其實為了幫露西打贏查爾斯的第一場官司,已經悄悄的來了法國,在知道沒有希望後,為了幫助心愛的露西,他買通獄卒沙巴,讓他實行頂替的計劃,他在行刑前潛入監獄,迷昏查爾斯,代替他上斷頭台(吉洛丁姑娘),而曼奈德一家害怕受到德法奇太太的報復深夜逃出法國。故事末段將所有重要人物都交代清楚,包括德法奇太太,這個冷酷的革命屠夫,其實是埃佛雷蒙特害的家破人亡,那個婦人和被殺死青年的妹妹,她一心想將埃佛雷蒙特一家連露西跟小露西都趕盡殺絕。

故事的後段真的寫的很好,前面的鋪陳和蘊釀最後都發揮的功效,卡爾頓最後散發的光輝,我認為算是那個階級中第一流的表現,最後面
「我看見…一長串新的壓迫者從被這個壓迫工具所摧毀的舊壓迫者們身上升起,又在這個懲罰工具還沒有停止使用前被消滅。我看見一座美麗的城市和一個燦爛的民族從深淵中升起。…我看到我在他們的心中和他們的一代代後裔的心中佔有著一個聖所。…我現在所做的事,遠比我以前所做的一切都美好;我將獲得的休息,遠比我以前所知道的一切都甜蜜。」
雖比不上孔多賽(康道塞)在恐怖時代的外在陰影不斷加重時,這個大好人樂觀的結論:
「人類的錯誤、罪行和不義的行為,仍持續不斷地污染地球。對那些深為這種現象感到憂傷、並常常身受其害的哲學家而言,除了想望人類從桎梏中逃脫、從命運宰割與敵人的阻礙中解放,而以穩當確定的腳步沿著真理、美德和幸福的道路前進之外,還有什麼能帶給他們更大的欣慰?這種對未來的憧憬,正事哲學家努力協助理性發展和保衛人類自由,所得到的慰藉。」
也是極光明燦爛的樂觀想法。狄更斯用了很多比喻的手法,來說明革命的前奏,蘊釀和發生後的狂暴,我覺得有點太過火了,給人有點過度雕琢和賣弄技巧的感覺。革命前貴族對普通勞動者的行徑固然很殘酷,革命的暴民對其他利益不合的團體的殘暴,只怕不在前者之下:無數理智之士死在獄中或是斷頭台上,如化學之父拉瓦謝跟孔多賽。角色上的描寫我比較沒有印象,除了卡爾頓和曼奈德醫生外,有些角色其實有其特點,想是錢雷跟他的太太,勞雷先生的生意人性格,普羅斯小姐的熱情和對露西的愛護,德法奇太太的冷酷和仇恨,但是都不夠深刻。故事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卡爾頓在最後為了露西發出的光輝,曼奈德從打擊中康復和為了女兒放棄仇恨的描寫,還有最後因自己獄中血書造成查爾斯和露西的分離,也是最令人感動的場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