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以經典作品來說,實在是讓我難以冠上這個稱號。或許歌劇魅影真的很有名,但我無法覺得這部算的上好看。故事以一個人要描寫發生在這歌劇院發生的種種事件,在搜查中得知了這個發生在歌劇院的悲劇。一個北歐的女孩,克莉絲汀因為音樂天使的幫助,在歌劇方面得到了榮耀和成就。但天使艾瑞克要求克莉絲汀要愛她,但克莉絲汀喜歡的是勞爾。在克莉絲汀決定跟勞爾私奔時,艾瑞克綁走了克莉絲汀。勞爾和波斯人去救她,不幸陷入酷刑室,艾瑞克打算克莉絲汀不跟他在一起就炸毀整個歌劇院,在克莉絲汀的親吻下,艾瑞克被感動了,救了波斯人和勞爾並讓克莉斯汀跟勞爾在一起。
艾瑞克最後的告白:『我吻了她!而她卻沒有昏過去!可是我媽媽,我那可憐又不幸的媽媽從不讓我吻他,她總是轉身跑開,把面具丟給我,其他女人也從來沒有過!……她沒有跑開!沒有昏死!他活生生地在我身旁,與我一起哭泣,我倆一起哭泣!上帝啊!您給了我世上所有的幸福!』這種之前沒有人愛的人,其實非常容易讓一個人個性轉為惡魔。馬麗‧雪萊在科學怪人中的描述顯的更好,在力道、精神和情感上更感人。
「我不能相信我還是從前那個在思想中對善德的美和尊嚴曾充滿著崇高超絕的幻想的生靈。但事實正是如此﹔墮凡的天使成了惡毒的魔鬼。然而連神和人的那個仇敵在淒苦悲涼當中也有朋友夥伴﹔可是我孤單。」
這部人物描述其實無法讓人留下印像,音樂天使艾瑞克是一個平面和不真實的角色,且設定的能力有點太過,會機關、歌唱和作曲。身為天才的個性描述無法讓我認同,缺少那份熱情。故事在機關上面和歌劇幽靈上面的描述,也同樣讓我覺得不真實和難以融入。其他角色個性也一樣平版,雖然書中提出《那些有幸被天使眷顧的人,一生都會保持凡人無法理解的燃燒般的激情。》,但是書上描述的克莉絲汀真的完全感受那份激情。氣氛營造和故事節奏安排也不算好,在故事結局上,艾瑞克突然大發慈悲,讓我覺得轉折有點太硬了。在隱喻和比喻手法上也沒有值得提的地方,就算是以一個大眾小說的角度來看,這部在我心中也無法算是第一流的作品。
這部看起來像是浪漫主義下的產物,浪漫主義贊賞強烈的熾情﹐不管是哪一類的;最強烈的熾情大部分都是破壞性的熾情﹕如憎惡﹑怨忿和嫉妒﹐悔恨和絕望﹐羞憤和受到不正當壓抑的人的狂怒。但這部在這以美為價值觀下產生的熾情,缺乏人性、同情還有人文的味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