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哈波‧李 - 梅岡城故事

梅岡城故事這本小說,算是我比較喜歡的美國作家寫的小說,比起馬克吐溫的頑童歷險記跟沙林傑麥田捕手我更喜歡這一部。故事封面上的標題在讀完整篇故事後,通常都會覺得下的好。『那一年夏天,一群善良的好人殺死了一隻模仿鳥;那些年夏天,改變了許多人,也成了我們最後的純真年代…』書腰上的推荐或許有點誇張,但在我心中無疑的她說故事的技巧絕對是第一流的。

故事一開始說到哥哥杰姆把手肘摔斷,開始回憶起原因和源頭,這部份如果在看完後回頭一看,其實跟結尾呼應且又不透露出劇情。故事的前段其實跟很多古典的小說一般,人物性格的交代,時代背景,場景的種種都先給讀者一個概念,故事是以金璐的角度和口氣來描寫的,對整個故事來說內容和訴求來說,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藉由一個無心機、純真和真誠的心靈,較客觀且帶較少主觀批判的口吻,描寫發生的事,儘可能讓讀者自己判斷跟思考。芮德家是前面的一個重點,隨著故事發展你也會發現他也是故事中最主要的主線之一,芮德家的小兒子阿布因犯了點小錯,被芮德先生認為不體面,導致芮德家從此緊閉大門,小兒子足足有十五年沒再見外人一面。

後來故事進入到開始上學,故事也不留痕跡的描寫梅岡城的人、習慣和風俗,像費雪小姐對一年級生唸了一個貓的故事時,她好像不知道這些學生,打從能走路起,就是在摘棉花、餵豬中度過每一天,他們對幻想文學是沒法接受的。小華德‧康寧的午餐事件,帶出康寧家的性格和習慣,康寧家的人從來不拿他們還不起的東西,也寫出康寧家的農家本色,康寧先生寧願挨餓也要留著他的田。再來就是艾微家,他們是人,卻生活的像畜生。老芮德先生頑固的浸禮教徒,他們從不學著在這個世界上好好的活者,只會忙著擔心未來的世界。也藉由狂犬病的事件,亞惕‧芬鵸先生的謙虛。杜博斯太太跟杰姆的衝突,到杰姆為她念故事書,帶出她這個梅岡城的好人在離開是借錢,不願欠任何事,任何人感情,她戰勝了嗎啡跟她那九十四磅的身體的情感。在多福‧雷蒙先生方面,在婚禮前,因為雷蒙有黑人的併婦,新娘試裝後,用槍將自己的頭打碎了。點出梅岡城大部分的人都算是個好人,只是心中有個盲點。

在為黑人打官司的部份是故事的一個高潮,前面的鋪陳的梅岡城形象,為這事件提供了有力的印象。案件是因為艾微家控告湯姆‧羅賓森強姦他閨女。芬鵸先生為湯姆辯護。先是梅岡城監獄外的衝突,其中不乏一些忠厚的好人如康寧家,在金露的介入似乎平息了這個紛爭。法院的辯護為這段最重要的部份,從
律師:『你替她難過?你替她難過?』証人察覺了他的錯誤,在椅子中不安的轉動。可是,已經來不及了。在我們的底下,沒有一個人喜歡湯姆‧羅賓森的回答。
梅薏拉:『那個黑鬼欺負我,要是諸位先生不管這樁事,那你們全是沒出息的懦夫。』
可以看出對黑人的歧視和白人的《尊嚴》,後來又以教授有關希特勒種族迫害在呼應一次,金璐回想「那天夜裡從法院出來,蓋茨小姐—她在我們前面走下台階,你大概沒有看見她—正跟克勞馥小姐說話。我聽見她說,『是該有人給他們點教訓的時候了,他們越來越自己為了不起,下一回他們就會想要取我們了。』杰姆,她那麼恨希特勒,怎能轉過來討厭自己家鄉的人呢?」刑案在梅薏拉做了那發言後,其實結果已定,註定為十二個好人判了一個無罪的黑人罪。在這之後湯姆對白人已經無法信任,嘗試要逃獄被槍殺了。這呼應了一群善良的好人殺死了一隻模仿鳥。

接下來就是審判事件的餘波和人們的閒聊,像「城裡有少數人都說公平不只限於白人;他們說公平審判是適合每一個人,並不是為了我們;那些少數人看見一個黑人就會很謙恭地想到了。」莫蒂小姐的乾脆直爽又顯露出來「就是那些少數有家世的人。」亞惕對艾微先生作法的意見:『梅岡城沒幾個人相信他跟梅薏拉的胡說。他本來以為成了英雄,結果卻得到痛苦的代價。』帶出萬聖節的事件,艾微家在聖誕節報復芬鵸一家,攻擊杰姆和金璐,在扭打中飽伯‧艾微廚刀刺進肋骨中死了,戴特先生認為是他「意外的殺死自己」,亞惕在一番掙扎後,同意了這說法。故事在這做個一個很好的收尾,故事最後出現的阿布‧芮德(證明他是個好人),加上前面不斷描述的梅岡城的形象,老芮德先生跟亞惕,僵化的頑固規定、風俗和習慣,亞惕的折衷、理智和公正描寫,阿布在這老舊傳統的梅岡城失去的生活,這些交錯下,亞惕基於對杰姆的愛和他的未來,所以同意了戴特的決定。

2008年11月22日 星期六

狄更斯 - 雙城記

故事分成三個部份:第一個部份主軸為說明一個老人被從墓地裡『復活』起來,重新得到生活。開頭的「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是很有力的開場,用很多相對的詞來象徵那個時代。第一部的另一方面也是法國大革命前奏的描述,以樹木被『命運』的伐木人,製作成歷史上可怕的高臺;簡陋的貨車被那名叫『死亡』的農夫指定為囚車。他們毫無聲息,悄悄的走來時,沒有一個人聽到他們的腳步,種種來暗示法國大革命的潮流。聖安東尼街上的種種,以一大桶酒跌破後附近人的舉止,來按指大革命後嗜血的景象,葡萄酒染紅了那塊地方,他又染紅了許多的手,暗示了大革命造成流血事件。

第二部:以曼奈德一家的角度來看是團圓後的生活,露西的結婚,到查爾斯被大革命的洪流吞沒。相對於法國,當時英國是保守的,「其子弟們常因建議改進那些久已極可非議,但卻反而受人尊敬的法律和風俗時,被剝奪他們應享有的權力。」重要角色卡爾登這時也登場了,個性描寫在故事後段發揮了他很大的功用:富有良好的才能和良好的情感,卻不能自主地加以運用,不能利用它們來為自己謀幸福,且自知這個痼疾,聽天由命地讓它逐漸把他吃光。但標題黃金的線索,應該是指大革命的線索和蘊釀。法國大革命的線索由露西的預感:街腳上反覆不已迴盪著人們的腳步聲,也許有一天會看到大群的人聲勢洶洶地向她奔過來—闖進她的生活中。貴族老爺們的奢華的生活描寫跟諷刺:「可以安慰的是老爺府邸裡的全體賓客都穿的盡善盡美,假如末日審判的時候舉行一場時裝大會,這裡的人永遠不會受到非議。」貴族對普通勞動者的殘酷行徑和宣告民眾的忍耐到了極限,叔父埃佛雷蒙特侯爵最後因為驅車壓死個小孩,被孩子的父親一刀殺死。
查爾斯:『無論過去和現在我們都竭力伸張我們的地位,以致我相信我們的姓氏已成了法國最被痛恨的一個姓。』
叔父:『痛恨在上位者乃下位者不由自主的敬禮。』
查爾斯:『在我們周圍這一帶地方,我所看到的帶著順從表情望著我的臉孔,沒有一張不含著陰沉的害怕和奴隸之情。』
叔父:『這是對我家莊嚴的一種恭維呢,是我家竭力維持其莊嚴的結果。』
到發生後的比喻,老爺們的惡行養育出法國大革命這個孩子:寓言中有一個鄉下人,費盡千辛萬苦把《惡魔》扶養長大,等到看到這惡魔的真面目卻嚇得一句話都不敢問他,連忙逃走了。作者用大量的比喻來描寫這個歷史的洪流。

第三部:暴風雨,描寫大革命中民眾的瘋狂,嗜血還有貪婪。這些中下層階級的人,濫用了他們的權力發洩在對貴族方面的憎恨上,法庭每天審判和殺死無數的人,其中有很多都是無辜的良善之士。盧梭民約論中集體意志的概念,過度延伸造成的專制政體,也表漏無疑。在法庭上法官們要求曼奈德醫生:「假如共和國要你犧牲你的女兒本人,你也非犧牲她不可。」故事中雖在第一次成功的打贏了第一次的官司,但隨即查爾斯又再次被捕,告發的是德法奇夫婦跟亞歷山大‧曼奈德醫生,醫生在獄中留下入獄經過的血書,揭露了他的過去,信的末端,「我這個不勝悲痛的不幸囚人亞歷山大‧曼奈德,控訴他們的後裔,直到這一族的最後一人。我向上天和下地告發他們。」告發兼宣判了查爾斯的死刑。這時卡爾頓其實為了幫露西打贏查爾斯的第一場官司,已經悄悄的來了法國,在知道沒有希望後,為了幫助心愛的露西,他買通獄卒沙巴,讓他實行頂替的計劃,他在行刑前潛入監獄,迷昏查爾斯,代替他上斷頭台(吉洛丁姑娘),而曼奈德一家害怕受到德法奇太太的報復深夜逃出法國。故事末段將所有重要人物都交代清楚,包括德法奇太太,這個冷酷的革命屠夫,其實是埃佛雷蒙特害的家破人亡,那個婦人和被殺死青年的妹妹,她一心想將埃佛雷蒙特一家連露西跟小露西都趕盡殺絕。

故事的後段真的寫的很好,前面的鋪陳和蘊釀最後都發揮的功效,卡爾頓最後散發的光輝,我認為算是那個階級中第一流的表現,最後面
「我看見…一長串新的壓迫者從被這個壓迫工具所摧毀的舊壓迫者們身上升起,又在這個懲罰工具還沒有停止使用前被消滅。我看見一座美麗的城市和一個燦爛的民族從深淵中升起。…我看到我在他們的心中和他們的一代代後裔的心中佔有著一個聖所。…我現在所做的事,遠比我以前所做的一切都美好;我將獲得的休息,遠比我以前所知道的一切都甜蜜。」
雖比不上孔多賽(康道塞)在恐怖時代的外在陰影不斷加重時,這個大好人樂觀的結論:
「人類的錯誤、罪行和不義的行為,仍持續不斷地污染地球。對那些深為這種現象感到憂傷、並常常身受其害的哲學家而言,除了想望人類從桎梏中逃脫、從命運宰割與敵人的阻礙中解放,而以穩當確定的腳步沿著真理、美德和幸福的道路前進之外,還有什麼能帶給他們更大的欣慰?這種對未來的憧憬,正事哲學家努力協助理性發展和保衛人類自由,所得到的慰藉。」
也是極光明燦爛的樂觀想法。狄更斯用了很多比喻的手法,來說明革命的前奏,蘊釀和發生後的狂暴,我覺得有點太過火了,給人有點過度雕琢和賣弄技巧的感覺。革命前貴族對普通勞動者的行徑固然很殘酷,革命的暴民對其他利益不合的團體的殘暴,只怕不在前者之下:無數理智之士死在獄中或是斷頭台上,如化學之父拉瓦謝跟孔多賽。角色上的描寫我比較沒有印象,除了卡爾頓和曼奈德醫生外,有些角色其實有其特點,想是錢雷跟他的太太,勞雷先生的生意人性格,普羅斯小姐的熱情和對露西的愛護,德法奇太太的冷酷和仇恨,但是都不夠深刻。故事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卡爾頓在最後為了露西發出的光輝,曼奈德從打擊中康復和為了女兒放棄仇恨的描寫,還有最後因自己獄中血書造成查爾斯和露西的分離,也是最令人感動的場景。

2008年11月16日 星期日

齊格飛‧藍茨 - 德語課

故事從一堂德語課開始,題目是履行職責的歡樂,西吉回憶起他父親的事開始。故事主軸為少年西吉他眼中父親的「履行職責的歡樂」,為了描寫他父親的「履行職責的歡樂」,他對他父親嚴斯和畫家馬克思‧南森的性格、關係和職業做了一些描寫,鋪陳了很多,是為了說明父親履行職責為何。

故事由一個少年天真和真誠的描述,訴說了少年眼中那個由偏見、疆化的固執組成的狹隘、壓抑的世界。手法上藉由那德語課作文「履行職責的歡樂」,西吉開始回想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履行職責的歡樂」。故事的情節和手法上做的不錯,在院長跟西吉說說:『我應當仔細思索,讓一切像竹筍那樣,一滴一滴的長出來,因為回憶可能是一種陷阱,一種危險,甚至給你時間去回憶也無濟於事。』跟故事結構上西吉回憶中不按時間軸且回憶現實攙雜吻合。父親為了職責,泯滅親情和友情,當哥哥克拉斯的自己將自己弄殘廢,並從醫院逃了出來。父親只覺得可恥,因為他不忠於他的「職責」,在發現希爾克給南森當模特兒時西吉對他們大怒的分析:『他們認為最嚴重的事顯然是希爾克做了不利於他們的事情,因為他們始終在可憐自己,為自己表示遺憾。他們之所以對希爾克勃然大怒,是出於對自己這種境遇的同情。』更指出另一個潛藏的心理。在友情上畫家南森以前救過嚴斯,也是同鄉的朋友,但嚴斯盲目的遵守國家的命令,要禁止南森作畫。南森對嚴斯有不少漂亮的對手戲,像
如果你認為人們必須盡自己的職責,那我也得告訴你一些與此相反的話;人們也得做些什麼觸犯職責的事。職責,依我看,只不過是盲目的自吹自擂而已。
畫家南森對嚴斯的反抗,我認為對嚴斯的反對或許在故事上可以得到讀者的同意,但追根究底原因不在『人們也得做些什麼觸犯職責的事』,在於嚴斯無限延伸職責的正當性的行為上。

作者將嚴斯這種盲目地履行職責的精神刻畫的很深刻有帶有很諷刺的意味,故事中後段即使禁止繪畫的時期過了,還是嚴斯還是忠於他的職責,繼續沒收東西、燒毀圖畫。他提出『一個人必須忠誠,必須履行自己的職責;即使狀況起了變化。我指的是一種認可的職責。』在甚至知道事實上,戰爭時期「柏林那些瘋子」需要外匯,南森被沒收的八百幅畫作被賣到國外換取現金下,他還是忠於他的國家(組織)和職責(讓我想到某些打者族群主義的愚忠表現)。

後來西吉對父親行為的反感,產生了某種幻想和強迫症,西吉幻想父親會不斷的燒毀南森的畫作,幻想看到有火移動到畫上,所以想靠自己來保管那些畫,所以出現了偷畫的行為。作者藉由一個純真無心機的角色的反感,間接的指出嚴斯的行為已經引起人性本能上的反感。

在西吉「履行職責的歡樂」大約完成後,作者藉由一個新的少年犯庫爾特了來臨,對那故事下了某種結論:
我是代替我老頭—魯格布爾警察哨長到這而來的。我覺得小庫爾特也是代替某人…甚至所以的青少年都是代替某個人到這兒來的。難管教的青少年,人們在法庭上給我們按上罪名,在這裡,每天都要證明我們就是這樣的人。…為什麼不建立一個海島和這樣的樓房給那些難以管教的老傢伙們呢?難道他們不需要嗎?

這段寫些雜感:父親警察哨長跟西吉的沈默對峙,其實有點像我小時候有的經驗,有時犯了錯,父母親沈默不語,像暴風雨前的寧靜,我則像是待宰的羔羊。作者在文字表現上寫的很好,也真誠的表現出西吉的感受【我厭惡這種傲慢的坐姿,我害怕這種總有什麼名堂的沈默,我厭惡這種一本正經、投向遠處的目光和難以形容的表情。我害怕那種傾聽自己的心聲,而不用語言來表達的習慣。】
作者也對盡責等於驕傲,戰時倫理 vs 平時倫理,社會 vs 個人,國家利益 vs 個人作者點刻畫。在南森安慰西吉的話表現了另一種開闊的心胸:
你一天你會看到,我們所做的和共同承受過的,是不會很快的被人忘記的。我們的足跡保留下來的時間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長,事情是不會那麼快的消失的。
有些東西為了今後能毫無憂慮地佔有它,就必須先丟失它。人們總不能停留在原來所擁有的一切東西上,而必須不斷地從新開始。…西吉,我也建議你,盡一切可能不滿足。
這與叔本華痛苦在於慾望的無法滿足相左,且這想法其實離開人的外遺傳法則(人性的一部分)。

納粹其實是浪漫主義和德國精神的混雜體,浪漫主義中尼采的超人理念,以一個所謂的《高貴》人代替基督教聖徒的地位。黑格爾認為沒有法律就沒有自由﹔但是他把這話倒轉過來﹐主張只要有法律便有自由。因而﹐在他來講【自由】所指的可說無非是服從法律的權利。當精神加給自己法律時﹐它做這事是自由的。這兩個連結在一起來看,嚴斯的作為就不會這麼無法理解了,《高貴》人也就是尼采心中的超人如果類比到希特勒(儘管我認為他沒有這資格),【自由】是服從法律的權利→克盡國家(法律)給予的職責。

總結來說,我無法感受到『世界50大小說,傳說中的經典』,很多東西的刻畫其實已經算深了,主要人物也非平面的描寫,寫的也非一般的民俗社會(心理)學,也應用了不少聯想、比喻和諷刺的表現,但總覺得不夠,不論在心情上的激盪,感性上的感動,或是理性上的探討,都無法讓我強烈的有【經典】的感覺。

2008年11月15日 星期六

藤原ここあ - dear


說實在的我不知怎麼介紹這部作品,故事是小品走向,女角很可愛,故事是輕鬆快樂向的,故事一開始設定很像奇幻故事,以一個魔狼散葉從深山出來,到都市開始。故事中三大女主角都算是非常的可愛,魔狼散葉,的小狗個性,還有一開始介紹自己是魔狼時,真的拼命賣萌,虎牙,獸耳,跟男主角真的是笨蛋戀人。小桃則是等級零的勇者,昂則跟在他身邊,身為魔王的昂因為喜歡小桃所以一起旅行,害羞的小桃跟昂的互動還蠻有趣的,回憶中長髮的小桃真的超萌。再來就是布里諾三人組,遲鈍的布里諾也很可愛,故事走溫馨路線,不少搞笑的場景,黑的部份也淺嘗則止,愛情的橋段是現今少有的清新型和淡淡的愛。裏面我覺得最推就是出現的女角都蠻可愛漂亮的,故事也不會一直鬼打牆,不過魔狼的部份我覺得沒有交代的很好,一堆前面提到跟魔狼的橋段有些沒解釋就結束了,故事後來的轉折也有點快,突然昂就回到Sigma身邊,後來原來戰力上處於劣勢的主角群,在前一戰還慘敗的說,最後交手的時候竟然制伏了Sigma一行人,當然不這樣故事就演不下但理性上還是難以接受,這就是將對手設定的跟主角差距太大的後遺症。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啄木鳥真紀 - 狼人劍客


我對啄木鳥真紀這個作家的另一個作品為金髮傳說(這部似乎沒有出版完?)有點怨念,兩部的女主角其實滿像的,且一個金髮一個銀髮,都是個性都是走可愛型的。故事一開始是銀髮少女庫克露跟拉蓋因水的聖獸的事件而相遇,聖獸不知為何開始攻擊人類,居民已經開始想要驅除聖獸了。這時一個狼人來到這村莊,受委託當一個商人的保鏢,後來發現原來商人為了水的利益,將水的聖獸的幼獸關起來,替他製造水。聖獸為了幼獸才攻擊人的。

拉蓋覺得庫克露有可能是他以前喜歡的人的轉世,且庫克露要尋找父親就一起旅行。在尋找父親的旅徒上,在傳說的花事件中意外的跟父親相遇,但父親已經有自己的家庭了,所以庫克露放棄了跟父親在一起的希望。庫克露失去了和拉蓋特旅行的理由。在一些事件後兩人得知了這個世界「聖獸」與「容器」的關係,最後不意外的拉蓋特變回人跟庫克露在一起,故事是清爽的幻想風,劍與魔法世界的設定,故事蠻平淡的,除了庫克露跟父親在相遇的部份和拉蓋特跟他的以前族人的部份外,其實都是很平順的故事,到一個地方,當地人因聖獸引起的某個事件,庫克露感知聖獸的心和事件解決,故事道德論述跟內涵其實算很淺,如果打者輕鬆感受作者的奇幻世界是可試試的一部作品。

宮本美幸 - 模仿犯

這部其實我已經忘了大半的劇情了,我個人跟推理小說不算太和的來。讓我覺得好看的推理小說並不太多。這部也是個我看了就忘的故事之一。故事分成三部:分別以被害人角度,兇手的角度,和後續大眾反應的部份構成。故事在推理小說來說前兩部份已經算很完整了,由兩個角度來看幾乎已經綜觀整個事件。故事也不是以偵探故事的模式,而是以描述一個社會事件和追查他的記者來進行,在第一部也不是以犯人被抓結束而是以一件意外車禍,倒置看似水落石出。

故事以社會小說的訴求應該比較多,在描述民眾、被害人方家屬和兇手家屬的部份有不少的刻劃,在群眾的盲目、輕信和刻版印象的探討也有一些。故事手法上也算是不錯,個支線攙雜在主線上,像是各個被害人在女主角的調查中,不露痕跡的出現。在民眾和兇手家屬不顧一些被害人方家屬的心情,且只看到自己想看的部份上面也有點到為止的描寫。也點出大眾需要激情的而非公正理性的報導:【希望她對兇手生氣,不是用這種一開始就遠遠看著事件,描寫一個犯罪的寫法。我希望她披頭散髮、搥胸頓足地大叫大罵。】作者這一些要描述的東西上似乎有認真做功課,手機和聲紋上面的描寫,不會偏離事實太遠。在手機系統上面的描寫也算是大略寫到了手機通訊可藉由基地台追蹤的概念。故事其實很好讀,至少我看的速度算蠻快的,1400頁左右內容我印象中花了少於海柏利昂600頁的時間,且故事密度上是不會讓人輕易的意識到有累贅跟多餘的部份,可惜的是雖說在社會大眾心理上有不少著墨但都是一些常識或是通俗心理上面的意見。

故事兇手的動機是演劇式犯罪,所有的被害人跟兇手都是他的舞台演員,在我眼中那是出於恐懼和自卑產生的自大,想要作一個偉大戲劇的原創。在女主角得知兇手的個性傾向,就在模仿犯的方式在最後的時刻打垮了兇手。說實在創作有時被道德侷限了會缺少那份自由跟伸展,我不認為必須為了道德意識修改,藝術就是不經雕琢。宮本美幸提到「創作活動是不需要動機。」羅曼‧羅蘭在約翰,克利斯朵夫內提出一些相反的意見,事實上很多偉大的文學作品,比如說戰爭與和平、最與罰還有悲慘世界,都是為了討論敘說某樣東西而產生的。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いーだ俊嗣×あさのあつこ - テレパシー少女蘭


第一篇是蘭跟翠的相遇,還有一起解決了一個事件。故事其實算是一個常見的類型,翠因為超能力的關係變得對和別人相處排斥,和無法接受別人。在遇到一個跟她的同類蘭後,向者好的方向前進了的模式。翠的類型也算是一個典型,能力強、理智和世故,逞強個性、不相信人和傲驕(對女主角蘭)。遇到蘭天真、博愛和直線往前衝的個性。

漫畫人畫的人我個人是蠻喜歡的,故事雖然在人物設定上並沒有太有特色,角色情感上面的表現也是在某些特定的型式中,以一個輕鬆看的漫畫來說,還算不錯。故事是推理性質的,不過犯人是跟超自然現象有關,第一個最後的犯人是老師,在發現後的表現也不意外,女主角在意料之中對老師說了點感性的話,但故事不會拖泥帶水,且人物感蠻清新的,畫面也話的除錯,女角我覺得算萌的了,對我來說算是可看的漫畫。

第二篇是說有關夢幻的草的故事,故事主角父親接到以前的一個學長的信,去調查夢幻的草的事情。在一陣靈異現象後,發現是因為瀧澤的妻子百合惠死亡,瀧澤不願面對事實,一直認為他的妻子還活者。尼娜老師運用他的能力在加上夢幻的草的力量,達到集體催眠的作用。後來在一些不自然的徵兆下,被發現了主謀為尼娜老師。翠點破尼娜老師追求人的愛,尋找安居之地,才幫助瀧澤和他妻子百合惠。其實這種演進還真是蠻公式化的,當然這個推理是很有說服力的,人雖說有很多孤獨的性格成份,但本性上還是有很多群聚的因子。大部分的人都會渴望有人愛他,但故事以這種表現方式實在不算高明。且追根究底那個老師自己也有錯,難道她不能隱藏自己的不想被人知道的部份,得到她想要的生活,就算不能完全實現,也可以得到比較接近的處境。

卡斯頓‧勒胡 - 歌劇魅影


這部以經典作品來說,實在是讓我難以冠上這個稱號。或許歌劇魅影真的很有名,但我無法覺得這部算的上好看。故事以一個人要描寫發生在這歌劇院發生的種種事件,在搜查中得知了這個發生在歌劇院的悲劇。一個北歐的女孩,克莉絲汀因為音樂天使的幫助,在歌劇方面得到了榮耀和成就。但天使艾瑞克要求克莉絲汀要愛她,但克莉絲汀喜歡的是勞爾。在克莉絲汀決定跟勞爾私奔時,艾瑞克綁走了克莉絲汀。勞爾和波斯人去救她,不幸陷入酷刑室,艾瑞克打算克莉絲汀不跟他在一起就炸毀整個歌劇院,在克莉絲汀的親吻下,艾瑞克被感動了,救了波斯人和勞爾並讓克莉斯汀跟勞爾在一起。

艾瑞克最後的告白:『我吻了她!而她卻沒有昏過去!可是我媽媽,我那可憐又不幸的媽媽從不讓我吻他,她總是轉身跑開,把面具丟給我,其他女人也從來沒有過!……她沒有跑開!沒有昏死!他活生生地在我身旁,與我一起哭泣,我倆一起哭泣!上帝啊!您給了我世上所有的幸福!』這種之前沒有人愛的人,其實非常容易讓一個人個性轉為惡魔。馬麗‧雪萊在科學怪人中的描述顯的更好,在力道、精神和情感上更感人。
「我不能相信我還是從前那個在思想中對善德的美和尊嚴曾充滿著崇高超絕的幻想的生靈。但事實正是如此﹔墮凡的天使成了惡毒的魔鬼。然而連神和人的那個仇敵在淒苦悲涼當中也有朋友夥伴﹔可是我孤單。」


這部人物描述其實無法讓人留下印像,音樂天使艾瑞克是一個平面和不真實的角色,且設定的能力有點太過,會機關、歌唱和作曲。身為天才的個性描述無法讓我認同,缺少那份熱情。故事在機關上面和歌劇幽靈上面的描述,也同樣讓我覺得不真實和難以融入。其他角色個性也一樣平版,雖然書中提出《那些有幸被天使眷顧的人,一生都會保持凡人無法理解的燃燒般的激情。》,但是書上描述的克莉絲汀真的完全感受那份激情。氣氛營造和故事節奏安排也不算好,在故事結局上,艾瑞克突然大發慈悲,讓我覺得轉折有點太硬了。在隱喻和比喻手法上也沒有值得提的地方,就算是以一個大眾小說的角度來看,這部在我心中也無法算是第一流的作品。

這部看起來像是浪漫主義下的產物,浪漫主義贊賞強烈的熾情﹐不管是哪一類的;最強烈的熾情大部分都是破壞性的熾情﹕如憎惡﹑怨忿和嫉妒﹐悔恨和絕望﹐羞憤和受到不正當壓抑的人的狂怒。但這部在這以美為價值觀下產生的熾情,缺乏人性、同情還有人文的味道。

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小仲馬 - 茶花女

故事從一個主角遇上一個拍賣會開始,藉由這個契機,主角才會寫下這本著作,故事算是裏面一個角色寫的一本書的始末跟內容。主角遇到這個高級妓女死後的拍賣會,有感而發,寫出一些高級妓女的寫照,如「有什麼比放蕩生活的晚年—尤其是女人的放蕩生活的晚年—更悲慘的呢?這種晚年沒有一點點尊嚴,引不起別人的絲毫同情,這種抱恨終生的心情是我們所能聽到的最悲慘的事情,她們並不是追悔過去的失足,而是悔恨錯打了算盤,濫用了金錢。」一開始的有感而發,到對茶花女的追憶,帶出大約的設定,比如說是茶花女的身世和經歷,還有茶花女在一般人心中的性格和形象。

故事的前段藉由主角的口中,敘述出小仲馬對當時的妓女(可能也是專指茶花女的原型),發出自內心的同情和辯護。但有些地方實在有點過火,充滿了浪漫主義的風格,也就是善感性(容易觸發同情的一種氣質),像「上天對一個懺悔的罪人比對一百個從來沒有犯過罪的正直的人更加喜歡。」這句話實在我無法認同,沒犯過罪的正直人在實質上貢獻更多,且就算是心靈上的努力相比也不見得會比一個懺悔的罪人少。不過下面這段我就覺得很不錯,將心靈的吶喊和同情完全表現出來。「你們同情見不到陽光的瞎子,同情聽不到大自然聲音的聾子,同情不能用聲音來表達自己思想的啞巴;但是,在一種虛假的所謂廉恥的借口之下,你們卻不願意同情這種心靈上的瞎子,靈魂上的聾子和良心上的啞巴。這些殘疾逼得那個不幸的受苦的女人發瘋,使她無可奈何地看不到善良,聽不到天主的聲音,也講不出愛情、信仰和純潔的語言。」

故事到主角因那本書的契機,跟到阿爾芒相識,算是正式進入主題。之後相約要再見一面,可是一直等不到消息,在打聽茶花女的墓地的時候,發現原來是因為生病和忙遷葬的事,阿爾芒才失約的。接這阿爾芒述說相遇的經過,從歌劇院包廂第一次相遇,到知道肺病而天天去看她(茶花女),在這裡描述了馬格麗特的放蕩、酒醉金迷的生活。勾畫出當時巴黎高級妓女的一些形象:她們的肉體腐蝕了靈魂,情慾灼傷了心靈,放縱的生活養成了她們的鐵石心腸。『別人,從來就是為了他們自己而愛我。』也道出了一些她們的心聲。因此阿爾芒誠摯的感情和在她病痛時的探望打動了馬格麗特。但馬格麗特對物質生活的需要,使阿爾芒無法負荷。
『我希望自己能像一個百萬富翁似地愛您,但是我力不從心;您希望我能像一個窮光蛋似地愛您,我卻又不是那麼一無所有。』


後來茶花女抒發了身為高級妓女的心聲,和為她行為的辯解辯解(我覺得人性上情感不夠深沉和強烈)。她希望阿爾芒作她精神上的情人,後來茶花女跟阿爾芒搬離市區,過者他們想要的生活。因茶花女跟阿爾芒在一起失去金主,因債務問題,不得不變賣東西,阿爾芒發現後決定幫她還債,並將從母親那繼承的年金轉給馬格麗特。父親得知了這事,來勸阿爾芒不要做敗壞家風門楣的事,阿爾芒為了這事幾乎跟父親鬧翻了,這時突然馬格麗特離開了他。

阿爾芒以為他被茶花女騙了,後來想要報復馬格麗特對他做的種種。這段在阿爾芒回憶口述中,以夾雜當時自我內心的描寫表現出來,我覺得在情感上的力道和細節上是寫的最好寫是故事的高潮。阿爾芒藉由追求奧林普來對茶花女復仇,告訴她他已經不在乎他了,常故意出現在她面前,來折磨她。由愛生恨的描述,寫的不錯。
男人在他那狹隘的慾望受到傷害時,變得有多麼渺小和卑鄙啊!
我想到她已經死了,我自問天主是不是會原諒我給她所受的痛苦。
有幾次在我卑鄙殘酷地折磨她時,瑪格麗特用她苦苦哀求的眼光望著我,以致我對自己扮演的那種角色感到臉紅,我幾乎要求她原諒我了

在最後馬格麗特終於受不了了,來向阿爾芒屈服時,阿爾芒對她的愛又復甦了,在那激情的一夜,讓他有《我是這樣地愛她,以致在我極度興奮的愛情之中,我曾想到是不是殺了她,讓她永遠不會屬於別人。》瘋狂的想法,但隔天去找茶花女時,發現她跟N伯爵在一起,他怒火中燒做了以下的事情:『我拿起一張五百法郎的鈔票,寫了下面這張紙條一起給她送了去。今天早晨您走得太匆忙了,我忘了付錢給您。這是您的過夜錢。』茶花女受不了了逃到英國,阿爾芒這時也離開到東方去了。

故事最後是以閱讀茶花女信件的方式,藉由茶花女的觀點使故事整個更加完整。像是為何突然離開阿爾芒,茶花女和父親的協議,茶花女和阿爾芒的關係影響到阿爾芒妹妹終生幸福。
我似乎覺得您越是折磨我,等到您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您眼裡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
這個姑娘一生中僅有的幸福時刻就是您給她的,她現在希望她的生命早點結束。

道出茶花女的高貴的心靈、阿爾芒在她心中的地位還有她的犧牲精神。

茶花女在我看的眾經典之作來說,不算是優異的作品,人物的描述其實不算深刻和細膩,在一些說理的部份,和對人性的深入其實相對起來不算深,故事中除了阿爾芒由愛生恨那段,其他我實在沒有多大的感動,或是心情上的振盪。